■以高質(zhì)量辦學推動教育強國建設
本期關注:學校組織合作
·合作的價值與優(yōu)勢集中體現(xiàn)在創(chuàng)新做事上,學校管理和教學上富有意義、可以持續(xù)、能夠轉(zhuǎn)化為行動的創(chuàng)新,沒有一個不是基于合作形成的
·關注合理分工、聚焦關系建設、突出價值凝聚、加強制度建設等工作,對于促進學校組織合作都非常重要。學校組織合作過程觀重在強調(diào)以關聯(lián)、動態(tài)、整體等思維理解和實施這些工作,當這么做時,也意味著學校管理者的自我調(diào)整與管理變革
當前,許多校長普遍感到,學校組織合作極其重要,但促進學校組織合作又極其困難。為什么相對明確的分工未能形成通力合作?為什么關系和諧的團隊未必具備合作共事的戰(zhàn)斗力?為什么目標比較一致,彼此的行動卻有失協(xié)調(diào)?為什么精心設計的集體工作制度,卻有可能淪為形式和過場?這些困難背后是一種實體化的合作觀。即靜態(tài)、孤立、單一地看待學校組織合作。我們有必要確立一種過程化合作觀,理解學校組織合作的動態(tài)、關聯(lián)、多維等屬性。
什么是作為過程的學校組織合作
當我們將任務分工、關系建設、共享價值、制度設計等作為促進學校組織合作的焦點時,可能沒有意識到分工基礎上的協(xié)作,結合工作與合作方法的關系,價值、制度和互動行為的一體化才是更重要的。即學校組織合作是動態(tài)開放、多要素聯(lián)結、多維度一體的過程。
合作不是分工,是持續(xù)協(xié)作。將總體任務分解到學校不同部門、團隊或個人,這算不算合作?這本質(zhì)上仍是分工,如將其視為合作常會造成兩個問題:一是淺合作妨礙真合作??瓷先ヒ愿饔衅涫碌姆绞?,合起來分擔了任務,但各個部門、團隊或個人之間卻未必形成通力,常常是各做各事,甚至因推諉和沖突有礙真正的合作。二是用團隊替代合作。具有戰(zhàn)斗力的團隊被視為分擔任務的關鍵,有了團隊似乎就有了合作。然而,團隊只是合作的基礎,并非合作本身,甚至團隊對于合作還存在消極影響?!耙苑譃楹?、到分為止”是一種孤立、靜態(tài)、淺層的合作理解。分工只是合作的基礎,提出了合作的要求,但不是合作本身。合作是持續(xù)的協(xié)作,學校成員要在分工基礎上不間斷進行互動與交流、協(xié)調(diào)與配合、聯(lián)結與聚合,且隨情境而變化。
合作不是良好關系,是更具開放性、融合多要素的專業(yè)關系。將學校組織合作等同于良好的同事關系,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理解,此種理解下的合作具有兩個特征。一是較為鮮明的封閉性,即合作就是“與同伴合作”。事實上,正如加拿大管理學家明茨伯格等人指出的,合作既有“共同工作”之意,也有“與敵人共事”的意思。更難也更有價值的合作可能恰恰是與關系不良同事的合作。進一步看,由于都是自己人,“看(想)到不說、說好不說壞”等常成為首選策略,且密切的交往易造成思維同質(zhì)化,因此認識上常欠缺批判性和反思性。二是聚焦于“關系”這個單一要素。合作是關系、工作、方法等多要素的聯(lián)結。良好關系只涉及關系這一要素,而且只是情感維度的關系。它在實踐中常表現(xiàn)為“靠感情做事”,如賣面子讓人做事、礙于面子接受工作等。因為不能很好地回應利益問題、難以保證公平原則、無法充分回到工作和應盡責任上,這樣的合作常缺乏穩(wěn)定性和可持續(xù)性。真正的學校組織合作是開放的、多要素融合的實踐,它意味著一種專業(yè)關系。這種專業(yè)關系聚焦于“把工作做成做好”,面向任何一個可能的合作者,強調(diào)基于工作職責和職業(yè)使命的相互責任、專業(yè)行為和團隊規(guī)范。
合作不是單維行為,是集價值性、制度性、心靈性于一體的實踐。有關學校組織合作的討論,經(jīng)常強調(diào)某一個維度的重要性。其中,最流行的一種觀點強調(diào)合作的價值之維,相信只要形成共同愿景和共享目標,自然有緊密深入的合作。該觀點忽略了“價值共識”與“合作關系”是兩回事,比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共享價值未必能促進學校成員的合作。另一種較普遍的觀點強調(diào)制度的重要性,主張合作程序和規(guī)范才是關鍵所在。制度可以調(diào)節(jié)利益和行為,但該觀點忽略了“制度安排”與“具體實踐”之間的溝隙,比如集體備課程序和要求的精細設計未必帶來全心投入、知無不言。還有一種觀點強調(diào)合作是一個心靈過程,依賴于溝通及教師之間的信任。該觀點忽略了“信任程度”與“信任性質(zhì)”之間的區(qū)別,比如某個教師團隊強信任關系下的行為可能有違學校價值。校長需要接受合作不是單維而是多維一體這一事實。多維交織,意味著變動不居的過程性。
為什么需要將學校組織合作理解為過程
一些時候,我們將合作主要用來理解和處理學校行政巡查安排、大課間活動組織等可以用管理權力解決的簡單問題或常規(guī)任務。這誤解了學校組織合作的實質(zhì),也窄化了學校組織合作的價值。合作的核心價值在于應對復雜問題、促進工作創(chuàng)新以及實現(xiàn)增值效應上。這要求我們將合作視為過程。
過程化合作以復雜應對復雜。學校中的問題可粗略分為兩類:簡單問題與復雜問題。簡單問題通常是容易界定的,有成熟的解決辦法,有相應的資源支持,能清晰地劃分責任邊界,所處的環(huán)境也相對穩(wěn)定。復雜問題則不易界定,存在許多相互依賴的因素,缺乏可借鑒的解決辦法,難以作出清晰的責任劃分,且處于不斷變化之中。在充滿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當下,一件事情連著另一件事情,一項工作影響著另一項工作,一個問題牽連著另一個問題,幾乎不再有什么簡單問題。那種隱含靜態(tài)、割裂、封閉等傾向的實體化合作觀,如果說在低度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還能發(fā)揮一些作用的話,那么在這時已經(jīng)沒有多少用武之地了。在高度復雜性和不確定性的條件下,需要構建一種將體現(xiàn)動態(tài)、關聯(lián)、開放、可能性等復雜理解的過程化合作普遍化的新型學校組織。
過程化合作以可能支撐創(chuàng)新。學校中真正的合作都是應事之需。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是促進合作的核心旨歸。只為營造和諧人際關系的合作不足取,僅為遵循既定要求和程序的合作則令人生厭。同時,合作又只是做事的方式之一,一些學校工作也可以通過“層級制”或類似于“市場競爭”的方式來做。合作的價值與優(yōu)勢集中體現(xiàn)在創(chuàng)新做事上,學校管理和教學上富有意義、可以持續(xù)、能夠轉(zhuǎn)化為行動的創(chuàng)新,沒有一個不是基于合作形成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學校組織合作都能引發(fā)創(chuàng)新。那種實體化的合作,更多的是“把事做了”,而不是“做出事來”。正如英國教育學家懷特海所指出的,新穎性是過程的本質(zhì)。過程化合作因為其動態(tài)性、關聯(lián)性、開放性等特征而有了很多可能性,這些可能性在集思廣益、聯(lián)合學習和協(xié)同探索中成為一個個具體的創(chuàng)新。
過程化合作以關聯(lián)創(chuàng)造剩余。過程化合作堅持關聯(lián)思維,強調(diào)合作是網(wǎng)絡關系、工作任務、合作方法等多要素的交織聯(lián)合,不能將合作簡單等同于網(wǎng)絡關系。美國管理學家邁克爾·貝爾雷等人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合作資本”的概念。他們強調(diào),合作資本不同于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是人們之間形成的網(wǎng)絡關系,只代表了合作資本中的“合作關系”部分,合作資本則包括使合作生效的“合作關系”和“合作方法”兩個方面。將關系和方法以及其他要素結合起來,才能生成合作資本。而合作資本可以創(chuàng)造“合作剩余”。合作剩余是合作成本與合作收益的差額。在參與合作的收益低于合作的成本,或不合作或競爭的收益高于合作的收益的情況下,很難保證教師真心實意、穩(wěn)定持續(xù)地參與合作。合作剩余不是通過網(wǎng)絡關系構建就能自然產(chǎn)生,它需要結合合作方法等要素,讓教師知道與誰一起可以工作得更好以及如何進行協(xié)作。換句話說,這不是單純的社會資本問題,而是更重視要素關聯(lián)的合作資本問題。
過程思維下如何促進學校組織合作
關注合理分工、聚焦關系建設、突出價值凝聚、加強制度建設等工作,對于促進學校組織合作都非常重要。學校組織合作過程觀重在強調(diào)以關聯(lián)、動態(tài)、整體等思維理解和實施這些工作,當這么做時,也意味著學校管理者的自我調(diào)整與管理變革。
工作、關系與方法的一體。過程化合作強調(diào),學校組織合作不只關乎“成員關系”單一要素,而是“工作任務、成員關系、合作方法”等多個要素的關聯(lián)。因此,校長不能孤立地推進學校組織合作,而須確立融工作任務、成員關系與合法方法于一體的關聯(lián)性實踐思維。具體而言,推進學校組織合作,要注意以下3點:一是要以工作任務為核心,為做事而合作、在做事中學習合作,成功的合作既不是只專注于情感的互動過程,也不是抽象的合作方法運用;二是要以成員關系為基礎,但不能以關系建設本身為目的,不能將關系建設視作萬全之策,須根據(jù)任務目標和情境屬性確定動態(tài)靈活的關系建設策略;三是要以恰當方法為路徑,組織設計、設定標準、精準診斷、及時協(xié)調(diào)、營造文化等合作方法能夠?qū)㈥P系轉(zhuǎn)化為生產(chǎn)力,提供觀點多樣化、責任共擔與協(xié)同增效的機會。
共同目標與共同方式的平衡。學校組織合作既涉及價值性目標的認同,也是一個成員互動適應的過程。當前有關學校合作的討論中,普遍強調(diào)“共同目標在先”的重要性。似乎沒有共同目標,合作就沒有可能。與此相反,美國管理學家卡爾·維克提出了“共同方式在先”的觀點。他指出,為了建立相互間的依賴關系,組織成員首先需要在共同方式而不是共同目標上達成一致。共同方式指成員行為之間的響應性、互惠性與可預期性。一位教師做出某一行為后,會得到其他人行為的響應;如果這位教師的行為有益于他人,作為回報,他也能獲得他人有益于自己的行為?;诜磸突?,彼此間會逐漸形成行為預期。在促進學校組織合作過程中,校長需要在共同目標與共同方式之間有所平衡,既關注目標的凝聚效力,也要重視成員彼此適應性學習的條件。
決心與耐心并具。過程化合作強調(diào)合作的動態(tài)性、多維性、關聯(lián)性、開放性、可能性等屬性,它揭示了合作令人興奮的地方,也透露了合作可能令人生倦的地方。當校長以過程來理解和促進合作時,他們需要有一以貫之的決心。一方面,校長要有應對挑戰(zhàn)的決心。促進合作的過程中不僅充滿了價值沖突、認知分歧和資源限制,也充滿了不確定性、模糊性與復雜性,幾乎沒有一件省心輕巧的事情,校長要有韌勁。另一方面,校長也要有面對自我及調(diào)整自我的決心。成為一名合作型領導者,意味著保持平等、謙遜、開放、包容和同情心,要愿合作、懂合作、會合作,這對于能力強、地位高的校長而言并非易事。一旦認識到合作涉及學校成員相互之間的價值適應、情感融合和認知協(xié)調(diào),具有動態(tài)性、關聯(lián)性等屬性,校長就應明白,合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成不變,它需要時間和耐心。
授權與賦能結合。校長千方百計地考慮管理中的合作問題,然而,學校組織有效合作的最大障礙或許正是“管理”。因為強調(diào)管理,會習慣于用權力或?qū)蛹壷苼矸峙淙蝿?,或者總是推出強制性的合作。它們要么反合作,要么多是淺層次的或形式化的合作。有學者認為,這種過度施壓和推動的“猛推”,總會遭遇事與愿違的結果。他們提出了一種介于強制與不加限制之間的拉動策略,建議以“助推”的方式促進教師之間的合作。從過程視角理解合作,更加要求校長合理使用權力,積極向?qū)W校成員授權。由于合作依賴于意愿,受制于空間,更取決于能力,授權又須伴隨賦能,只有將兩者充分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促進學校組織合作。
(作者系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國家一般課題“中小學新手校長領導角色適應的挑戰(zhàn)與支持策略研究”[BFA210063]成果之一)
《中國教育報》2024年07月31日第3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pdsfzw.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