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評價是一根指揮棒,與教師發(fā)展的方向密切相關。一定意義上,有怎樣的教師評價,就會有怎樣的教師發(fā)展生態(tài),最終形成相應的學校文化。作為基層學校,如何以評價為抓手激勵全體教師專注教書育人?
教師的日常工作發(fā)生在學校,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發(fā)生在學校,教師的同伴關系也發(fā)生在學校。在教師評價中,除了紙質材料、量化分數(shù),我們在學校現(xiàn)場能感知到更多關于教師的豐富信息。也恰恰因為置身現(xiàn)場,作為校長,我也常常感受到如下兩個明顯的困惑:
一是評比關注頭部教師,但教育教學需要所有教師群策群力。現(xiàn)有的評價大多為了選拔,各種“優(yōu)秀”“標兵”的標準較高,且一般有年齡限制,這類競爭性評比,促使教師往金字塔的頂層擠,這種做法的確能有效促進頭部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但在35歲未能獲得專業(yè)榮譽,基本意味著該教師無法進入這個賽道。學校發(fā)展需要優(yōu)秀教師的引領,但更需要全部教師扎扎實實的工作。
二是量化指標精準明確,但教育現(xiàn)場則非常復雜??傮w來說,通過量化指標評選出的優(yōu)秀教師大多能發(fā)揮示范作用。但是有些教師取得一定成績和榮譽,也有了評比的經(jīng)驗,會有對照標準進行工作的功利傾向。部分教師職稱、榮譽均到一定程度后,自我評估難以上升,會在賽程中停止自我進步,還有部分教師的教育智慧、教學成效無法被量化。另外,一些處在評價的金字塔頂端的教師,不見得是家長和同事認可的好教師,在評價中該如何扭轉這種認知偏差,同樣值得思考。
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享有優(yōu)質均衡的教育,我們必須發(fā)展好每一位教師。筆者所在的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二實驗小學創(chuàng)辦于2004年,建校近20年,教師190人,平均年齡36.8歲,師資結構總體比較合理。那學校怎么激勵全體教師呢?沒有獲得榮譽的教師就一定不是好教師嗎?這需要考量關于好教師的界定。
基于以上教育現(xiàn)場的感知及分析,我們在校內新增“慧愛教師”評選,并提交教代會討論通過。校內“慧愛教師”評選最重要的是評價標準,標準即價值導向。一般評選大多關注有哪些業(yè)績,我們卻提出了“四不”標準:不功利,愛教育,關注德行;不專制,愛學生,關注個性;不題海,愛學科,關注靈性;不停滯,愛學習,關注成長。不功利、不專制、不題海、不停滯,這是我們的價值導向。
在評選細則中,我們把師德放在第一位,要求教師要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嚴于律己,廉潔從教。同時要對教育教學由衷熱愛,同事認可度高并得到家長認可。該細則旨在克服重科研輕教學、重教書輕育人等現(xiàn)象,強化一線學生工作,突出教育教學實績。
制定好標準和細則后,該如何評選呢?教師不需要提交材料,也不用填寫申報表。評選基于同事提名、學生評價、家長滿意度3個維度的數(shù)據(jù):同事提名并描述其慧愛表現(xiàn),同事提名要兼顧年級組內外、教研組內外;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讓學生描述其眼中的老師;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確保教師師德師風過關。學生、家長對候選教師不僅進行定性評判,如是否喜愛該老師的教學,還進行質性陳述,力爭從多個角度全面畫像。學校評審小組依據(jù)評選條件進行審查,綜合各類數(shù)據(jù),結合小組民主投票,產生“慧愛教師”人選。
該評選每學年進行一次,每次評選10名教師,6月底評選,9月10日教師節(jié)宣布。雖然這只是一項校級榮譽,但在教師們心目中分量很重。這項教師評價已進行3年,均評選出了真正公認的“好老師”。學校將歷年獲評“慧愛教師”的照片及教育格言張貼在長廊最顯著的位置,這也進一步強化了“慧愛教師”的官方認可,明確了全體教師的價值追求。
實踐至此,我們認為,校內模糊綜合評價是現(xiàn)有量化精準評價的必要且重要的補充。如師德師風是極其重要的教師素養(yǎng),卻難以通過量化手段去評估,科研和教書業(yè)績均可視可量化,但片面追求科研及學生成績,卻往往僅有“教書”不見“育人”。如何通過評價引導教師真正立德樹人,校內的模糊綜合評價給出了一條可行的路徑。
校內“慧愛教師”的評選培育了學校文化。當評價不僅是一套抽象的數(shù)據(jù),當教師有價值的言行被充分認可,必然會帶來教師自發(fā)的成長。從這個意義上說,評價不再是評價本身,評價結果的導向性、啟迪性和激勵性,在共同塑造一所學校的主流文化。從量化評價到質性評價,從顯性評價到隱性評價,從精確評價到模糊評價,從專業(yè)評價到綜合評價,“慧愛教師”評選讓教師畫像更豐富、真切,更具激勵價值,是教師評價領域的一種有效探索。
(作者系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第二實驗小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12月06日第5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pdsfzw.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