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典禮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最后一堂集體的大思政課。今年的畢業(yè)典禮,一些特殊群體的大學生受到格外關注。據報道,清華大學畢業(yè)典禮上,有名特殊的博士畢業(yè)生朱曉鵬,坐在輪椅上接受撥穗并接過了自己的學位證書;中國傳媒大學畢業(yè)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全國首位視障播音碩士畢業(yè)生董麗娜被引導著走上臺發(fā)言。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殘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大一暑假,朱曉鵬被確診為脊髓血管瘤,醫(yī)生判斷他無法再站起來,可能再也無法上學。為了爭取上學的機會,他積極進行康復訓練。雖然走得很慢還時常摔倒,但他從沒想過放棄。時隔兩年,他終于再次回到深愛的清華園。盡管身體癱瘓,并且一直神經疼痛,但朱曉鵬從不缺課。幾年前,為了緩解脊椎壓迫,朱曉鵬接連做了兩次手術,卻仍舍不得請假休養(yǎng)。這份執(zhí)著與努力,讓朱曉鵬收獲了不錯的成績,成功直博,最終順利獲得博士學位。而董麗娜患有先天弱視,10歲時徹底失明,但是不信“人生怎么能剛剛開始就被宣判了結局”。她通過超乎尋常的毅力和努力,成為全國首位視障播音碩士畢業(yè)生。
對于健全的人來說,獲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并沒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對于他們來說,需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我們?yōu)橹袆?,不只是因為他們獲得了高層次的學位,更因為他們身上有一種身殘志堅、永不服輸的勁兒。他們用奮斗書寫了自信自立的典范,也是可親可敬可學的榜樣。
殘疾大學生活出精彩的人生,除了自身的努力外,特別需要包括高校在內的全社會格外的愛。比如朱曉鵬,他因行動不便,無法進行化學實驗。在學校和老師的幫助下,他成功轉入了數學系。學校專門為他和他的媽媽安排了有電梯的公寓,老師為他調換了更方便的上課地點,正是因為無處不在的關愛,讓朱曉鵬漸漸恢復了往日的樂觀與自信。大學是立德樹人的地方,對殘疾大學生格外的愛和格外的關注,生動詮釋了大學精神。事實上,一所大學能不能獲得社會尊重,不能只看大學排名,也不能只看學術成果的多少,還要看對待學生尤其是處境不利群體的態(tài)度。如果說朱曉鵬和董麗娜等學子用超乎尋常的拼搏為自己的人生加分,那么大學則用無微不至的關懷為自己的形象加分,兩個加分都特別精彩,都值得贊賞。
有一顆感恩的心很重要。比如,朱曉鵬用自己的方式回報周圍人。他和同學發(fā)起創(chuàng)立了“清華無障礙協(xié)會”,希望將“無障礙”的理念傳播給更多人;畢業(yè)后,朱曉鵬選擇奔赴祖國西陲,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董麗娜作為《麗娜品讀時間》欄目的主持人,將文字化作聲音傳入千家萬戶,未來,董麗娜希望能夠有機會走上教職崗位,做一些教學工作,把學到的東西跟別人分享,也想通過創(chuàng)作更多作品的方式去跟別人交流,引發(fā)更多的共鳴。他們的求職選擇,無不是把自我發(fā)展的“小邏輯”融入黨和國家事業(yè)的“大邏輯”。特別的愛收獲特別的育人成果,令人欣慰。取得這樣的育人成果,是學子自我努力和高校善待的相互成就。
事實上,很多時候,殘疾人并不缺少拼搏的目標,也不缺乏吃苦的勇氣,而是缺少機會和舞臺。善待他們,他們往往能夠迸發(fā)出戰(zhàn)勝困難的毅力,以優(yōu)異表現(xiàn)回饋社會。原因很簡單,很多時候,遭受過痛苦的人更懂得感恩和回報社會。不少從事公益的人,都是在遇到困難受惠于公益后,走上公益道路的。正如董麗娜在畢業(yè)演講中所說:“愿我們的心中有祖國河山,有社會大任,有世界格局,在各自的人生當中去成就自己,成就他人,也成就世界。”
事實上,還有很多包括殘疾大學生在內的殘疾人奮斗的故事,并不為人知。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特別是當他們感到無助和無奈時,需要全社會伸出援手,幫助他們渡過難關。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全社會都要有仁愛之心、關愛之情,共同努力幫助他們健康成長,讓他們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作者系首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教育報》2023年07月05日第2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pdsfzw.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