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美育:一場以文繪心的旅行

        發(fā)布時間:2023-04-28 作者:石天強 來源:中國教育報

        文心之趣

        吳冠中水墨畫《雙燕》中,雙飛的燕子低掠過黑色線條畫就的屋檐,屋檐下白墻垂掛下來,倒映在明鏡般的水面上?!峨p燕》的主體是江南水鄉(xiāng)黑白世界的想象,黑色的門窗、黑色的飛檐,點綴在大片的白墻上,寧靜的空間和飛動的燕子,組成了吳冠中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場景?!峨p燕》完成于1981年的一次江南偶遇,在此前一年完成的素描寫生《寧波水鄉(xiāng)》(1980)中,與《雙燕》中類似的建筑圖案占據了整幅繪畫的一半,另一半則是勾滿了水波紋的村鎮(zhèn)水道,倒映在水中的垂柳也變成無數彎曲的線,猶如夢幻中飛旋的印象。如果說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為我們留下了古典江南色彩旖旎的想象形式的話,那么吳冠中的江南黑白則以素雅之美重構了我們今天對江南的記憶。江南在吳冠中心中是對故鄉(xiāng)的依戀;對普通人而言,江南是平鋪的黑白,是宣紙上的墨色點染,是無限的美好在心中升騰飛旋。

        這就是大學美育“文心涵濡”所追求的文心之趣,它將一切審美體驗轉換為情感符號,符號的具象或抽象映射著人們的現實時空。文心所求第一者當然為真,審美是對世界的認知形式,對真理的追求是美育永恒的主題;文心所求第二者自然為善,藝術的道德維度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現實根基,它永遠要發(fā)現人心深處的良善所在,將道德律令視為天然職責。然而美育之為美育的根本還當在“趣”,在對藝術感性形式的直覺體驗中,品味生命與世界本身的況味,如王一川先生所說:“人生在世,應當善于從文心的激蕩中體會身心的愉快和滿足,從而直接或間接地領略人生的豐厚滋味?!边@文心之趣,在藝術家那里是發(fā)現的趣味、創(chuàng)作的趣味。所謂創(chuàng)作的趣味未見得是一種愉悅的經歷,很可能還是個體感受的甘苦,猶如吳冠中自己對繪事的感悟。而對欣賞者來說,這人生之趣,就是對美的世界的直覺體驗,是對自我內心深處一直潛藏的“文心”的再發(fā)現,如南朝劉勰所說:“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矣?!?/P>

        大學美育就是這樣一場以文繪心的旅行,它以潛移默化的形式進入人的內心,濡染人的身體與精神。一邊是我們在現實世界中與美的世界相邂逅的經歷,另一邊則是現實世界在我們的內心刻下它的多重印記。這種生命與世界的雙向體驗過程,就是重構人們心靈的過程。辛棄疾晚年所作《賀新郎·甚矣吾衰矣》中有一名句:“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痹~人本是寫平生交游至晚年清苦,寥落心境交織著孤寂狂傲,“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卻在無意中點破了美的世界和人心之間的關系:既然我眼中的青山是如此秀麗美好,那么青山眼中的我也應如是吧!這是辛棄疾對美的猜測,蘊藉著他晚年的生命感悟。詞人的身體在青山中游走,青山的形象紛至沓來,進入詞人的內心,兩者的相遇共構一場文心的盛會。

        《論語·子罕》中有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睂τ谶@段話,史學家錢穆解釋說,“年逝不停,如川流之長往?!卞X穆以為孔子此言可能是他晚年所講,“身不用,道不行,歲月如流,遲暮傷逝,蓋傷道也”??鬃优c河水相遇,看到水流如斯,不舍晝夜,感慨歲月流逝,而自己的政治理想并沒有實現,一切如水一般,無可奈何,充滿了對世事的感傷。這是一種解法。還有一種解法是,時間如流水一般飛逝,天運不已,水流不息,物生不窮,晝夜往復,往過無息。君子當以此法之,自強不息。這就是《周易》所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笨鬃拥母锌校€有一種積極奮進的價值取向。水之浩蕩,宇宙之無窮,盡管讓人感到自己的渺小,卻也可以激蕩人的心胸,讓人以開闊的胸襟去應對世事變遷。大學美育中文心與世界的相遇,不僅要激發(fā)出人與世界美好的一面,還要激蕩人的精神追求,讓人有勇氣有信心面對世界變遷。

        涵濡心靈

        大學美育“文心涵濡”的目的還在于通過審美和信仰的交融,塑造現代中國人的價值信念。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在給即將參加高考的妹妹孫蘭香的信中寫道:“我感到,人的一生總應有個覺悟時期(當然也有人終生不悟)。但這個覺悟時期的早晚,對我們的一生將起決定性的作用。實際上就是說我們應該做什么人,選擇什么樣的人生道路。”在黃原攬工的孫少平盡管遍體鱗傷,卻依然沒有放棄人生理想,他會自嘲自己的“苦難哲學”,卻始終堅守這個哲學。讀完吉爾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瑪托夫的《白輪船》后,他情不自禁地在田曉霞面前吟誦書中的那首古歌:“有沒有比你更寬闊的河流,愛耐塞,有沒有比你更親切的土地,愛耐塞。有沒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難,愛耐塞,有沒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愛耐塞。”河流、土地的寬闊親切還有苦難的深重,養(yǎng)育的是人的自由意志;從成長的空間到成長中的人,是內在心靈支撐著個體對精神自由的渴望。大學美育就是要在現代世界中,以涵濡的方式滋養(yǎng)人的內在精神,培養(yǎng)人的生命韌性。

        王一川先生以為中國審美現代性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重構當代中國人的心靈世界,美育的“文心涵濡”就是實現這場心靈之旅的重要方式。所謂以文繪心就是通過對感性形象的體驗激發(fā)健全人格的養(yǎng)成,形成一種內在精神的充實之美。這“充實”之美來自《孟子·盡心下》中的觀點:“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敝u家李長之以為孟子此言極好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健全審美人格的內涵,其代表人物就是孔子??鬃由钌畛两谝环N審美的生活中,他喜歡音樂,在齊聞《韶》樂可以三月不知肉味;他熟悉音樂,對音樂的演奏過程有著真切深刻的體悟;他陶醉于音樂,當別人唱得好聽時,他可以和人一起再唱一遍;他熱愛音樂,甚至把自己的生命理想想象為一個充滿音樂的世界。著名的《侍坐篇》中,孔子說他贊同曾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志向,與好友一起在沂水沐浴,在舞雩臺感受春風拂面,在歌聲中與好友攜手而還的生活,就是他的理想。這理想是高度詩意化的、藝術化的、審美化的;這就是人格充實之美的生活形式。李長之以為孔子一生經歷坎坷,但這經歷卻孕育了一種偉大的人格,“一個人的性格的完成就像一件偉大的藝術品的完成一樣,是幾經奮斗,幾經失敗,最后才終底于成的??鬃右砸粋€古典精神的大師,其最后成就者如此其崇高完美,是無足怪的”。

        大學美育的“文心涵濡”就是要在對人心靈的塑造中,成就人的藝術化的人格精神和現實生活,如蔡元培1927年在總結推行大學美育的初衷時所說:“美育之實施,直以藝術為教育,培養(yǎng)美的創(chuàng)造及鑒賞知識,而普及于社會。”培養(yǎng)專門人才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但大學美育要超越這種專門性,它要“普及于社會”,將人格塑造視為教育的最終完成。在蔡元培看來,所謂人格,就是人之為人的基本價值;人格也并非個體的簡單構成,而是“吾人在社會中之品格”。對于此,王一川先生以為,現代人的藝術人格應有如下特征:面對外來文化,應該胸襟開闊,兼容并包;面對古典傳統,應當吸收傳承,激活其中的積極價值;面對世界,應當差異中尋求和諧相處,倡導美美與共;面對自我,應當返璞歸真,自然真切。如此,大學美育所追求的人格的健全,方構成完整的層次結構。

        百年前,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以期成就現代中國人的精神人格,“純粹之美育,所以陶養(yǎng)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而使人我之見、利己損人之思念,以漸消沮者也。蓋以美為普遍性,決無人我差別之見能參入其中”。百年來,以蔡元培為代表的諸多學人點燃的這場美育薪火正轉變?yōu)闅v史的進程。王一川先生以為中國現代審美心靈應當是一種包容自強的藝術心靈,它賡續(xù)古典審美心靈的開放自信,立足當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向世界,海納百川,和而不同;這正是大學美育“人文涵濡”觀在當下中國的價值所在。這種對人心的錘煉史,就是民族之心的養(yǎng)成史,是中華民族在這個風云變幻的世界中能夠自強自信的根基之一。

        (作者單位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學院)

        《中國教育報》2023年04月28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pdsfzw.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色窝窝无码精品老牛AV,亚洲成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