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我們迫切需要共同重新構想教育的未來愿景并采取行動。當前,數字技術正在迅速改變知識的創(chuàng)造、獲取、傳播、驗證和使用方式,教育數字化已成為世界教育變革新路徑。
教育數字化轉型是“數字中國”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舉措。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推進教育數字化”寫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部分,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
放眼全球,聯合國和世界多個國家都在積極行動,普遍把教育數字化作為應對危機挑戰(zhàn)、開啟教育未來的重要戰(zhàn)略舉措。
教育數字化成為全球教育變革共同戰(zhàn)略
近年來,世界很多國家和國際組織已出臺教育數字化發(fā)展戰(zhàn)略,以數字技術賦能教育變革。
2017年10月,歐洲理事會呼吁培訓和教育系統“適應數字時代”,同年11月的哥德堡峰會宣布實施一項專門的“數字教育行動計劃”。迄今為止,歐盟已出臺兩份行動計劃,分別為《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18—2020)》和《數字教育行動計劃(2021—2027)》。計劃提出了歐洲高質量、包容性和無障礙數字教育的共同愿景,旨在支持成員國的教育和培訓系統適應數字時代。
2020年9月,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提出了關于未來教育的四種圖景——學校教育擴展、教育外包、學校作為學習中心、泛在學習,并指出數字技術是這些圖景實現的關鍵驅動因素,還發(fā)布了《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成員國的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探索關于數字技術的教育政策》報告,分析了各國數字教育戰(zhàn)略的優(yōu)先事項和政策關注重點。
2022年9月16日至19日,聯合國召開了教育變革峰會,“促進數字學習和轉型”為峰會提出的五大行動領域之一?!皵底謱W習和轉型”專題會議指出,各國應當加強投資和行動,抓住數字革命的有利契機,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的優(yōu)勢,轉變教育和終身學習,使其更具包容性、公平性、有效性和可持續(xù)性。
2022年9月28日,美國聯邦教育部主辦全國數字公平峰會,教育技術辦公室發(fā)布了《促進全民數字公平》指南,用以指導制訂有效的數字公平計劃,彌合數字鴻溝,實現技術授權學習。該指南指出,為確保所有學習者公平地使用可靠、高速的寬帶和技術工具進行學習,要充分考慮可訪問性、可負擔性和實效性這三大要素。指南分析了實現數字公平的現有障礙,提出了克服障礙的相關策略并確定了關鍵行動步驟。
2023年1月27日,法國發(fā)布的《2023—2027年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指出,數字化正在改變社會每個領域,數字技術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家需要越來越多的數字專業(yè)人員,這是事關經濟增長、創(chuàng)新乃至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關鍵問題。未來大多數學生將從事數字化職業(yè),因此學校必須培養(yǎng)學生具備相關素養(yǎng)和技能。該戰(zhàn)略提出了一系列加強學生數字技能的舉措,通過使用數字工具促進學生成功。
教育數字化需做好頂層規(guī)劃與系統設計
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在其《數字相互依存的時代》報告中,就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優(yōu)化數字技術使用和降低風險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議,包括建立包容的數字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人力和機構能力,保護人權和人類自主性,促進數字信任、安全和穩(wěn)定以及促進全球數字合作。這些建議對于在教育領域應用數字技術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此外,從各國的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和國際組織的相關倡議中,可以梳理出進行教育數字化頂層設計與系統實施時應遵循的重要原則。
普遍惠及所有群體確保數字學習機會公平。聯合國的《我們的共同議程》《數字合作路線圖》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重塑全球教育互聯互通宣言》及“教育的未來”國際委員會的《共同重新構想我們的未來:一種新的教育社會契約》(以下簡稱《共同重新構想我們的未來》)等重要報告均申明,各國應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確保將教育作為一項基本人權和一項公共產品來提供,以推動國家和國際社會對優(yōu)質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訴求。數字學習倡議和實施策略從提出和設計開始就必須面向邊緣群體,讓普遍可用的公共數字學習平臺如網站、工具和應用程序等提供豐富而有吸引力的內容。學習資源面向所有學習者、教師和其他教育利益相關者,特別要為因殘疾、地理、沖突、貧困、種族、語言、性別或其他因素而處于不利處境的學習者擴大教育選擇。
基礎設施建設與優(yōu)質學習內容充分結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字工具的聯通性,是為學習者在數字時代生活和工作做好準備的關鍵步驟。由移動網絡和數字設備提供支持的學習方式為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不僅能夠為正式學習帶來改變,也會促進非正式學習,幫助社會青年找到重返正規(guī)教育或增強職業(yè)能力的途徑。在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硬件”的同時,也要特別加強“軟件”即數字學習內容的建設。當前許多國家仍然沒有公開批準的教育數字平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布的《關于開放式教育資源的建議書》呼吁,各國應盡快建立與課程相一致的高質量教育資源公共數字學習平臺,確保這些平臺免費開放并滿足語言和學習方式的多樣化需求,積極為教師、學生及其家庭賦能。
全面提升教師數字素養(yǎng)以及相關知識能力。教師的數字素養(yǎng)和技能是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條件,也是影響教育數字化進程的關鍵方面,應當及時培養(yǎng)教師成為具備良好數字素養(yǎng)和相關知識技能的新型教師。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2021年發(fā)布的《數字教育展望》報告強調,教師的數字技能不僅僅是掌握技術的能力,還包括將數字技術、數字工具和數字資源融入教學法的能力。因此,要確保教師獲得充分的培訓和支持,提升教師在不同教學場景中合理使用數字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能力,并幫助學生掌握強健的數字技能。此外,學校領導者、教育官員和其他教育相關人員的數字能力建設也是數字教育的重要部分,要確保其擁有利用數字工具支持教學完善和提升教育管理的能力。
充分建立風險防范機制保障數據應用安全?!豆餐匦聵嬒胛覀兊奈磥怼分赋?,數字化轉型為教育開辟了新的富有希望的途徑,但隨之而來的風險也是多方面的:在數字空間里,學習的范圍既能擴大,也能縮??;技術提供了新的權力和控制杠桿,既可以抑制,也可以解放;有了面部識別和人工智能,人們的隱私權邊界將逐漸收縮。保護數據安全,避免隱私泄露的風險,是對學習者和教育者的數字福利、安全和權利的承諾。這需要建立強有力的隱私保障機制,強化數字倫理的責任擔當,制定和執(zhí)行完備的法規(guī)以確保數字空間的秩序,同時培訓教師、學習者及其家庭安全、負責地使用數字平臺和在線空間。
積極協調和加強公私合作與國際合作。一方面,加強公私合作。教育數字化需要利益相關方的共同努力。雖然各國政府處于核心地位,但私營部門以及民間社會等相關者的參與至關重要,因此制定有效的決定和政策,從一開始就應注重與私營部門、技術公司和民間社會的互動協作。另一方面,加強國際合作。數字平臺和高質量學習內容的創(chuàng)建和管理為跨國合作提供了機會。雖然每個國家和區(qū)域都有獨特需求,但通過共享和協作可以大幅節(jié)約成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兒童基金會發(fā)起了公共數字學習平臺全球倡議,以描述和分析現有的公共平臺和內容,幫助各國建立和加強國家平臺,分享最佳實踐并建立國際規(guī)范和標準以指導平臺開發(fā),從而推進國家和國際教育目標的實現。
教育數字化將推動教育深刻變革創(chuàng)新
要塑造和平、公正和可持續(xù)的未來,教育本身必須變革。進入數字時代,為何學習、如何學習、學習什么、在何時何地學習,需要我們重新構想。
優(yōu)質教育資源互聯互通,破除傳統教育要素制約。傳統教育一直受到空間、時間、教材和師資等多種要素制約,學校教育的彈性、韌性、靈活性和適應性不足,且由于教育資源不均衡,學校之間、地區(qū)之間發(fā)展也不平衡。教育數字化轉型為破解這些問題帶來了重要契機,各國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不斷加強公共教育產品和服務供給,將推動優(yōu)質教育資源匯聚共享,逐漸縮小區(qū)域、城鄉(xiāng)和校際差距。未來,數字技術將使教育內容更豐富、教育形式更多樣、教育方式更靈活,將更加充分地彰顯教育的公平和優(yōu)質。
各級各類教育縱橫貫通,構建個性化終身學習體系。從縱向上看,當前教育主要劃分為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級教育。從橫向上看,教育存在多種類別,根據形式分為正規(guī)教育、非正規(guī)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根據實施主體分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教育數字化的深入實施將推進各級各類教育縱橫貫通,各種教育類型、資源、要素等多元結合,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構建起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高質量個性化終身學習體系。
全面深化教育變革創(chuàng)新,呈現智慧教育嶄新生態(tài)。教育數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新階段,以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推動教育理念、教育體系、教學范式、教育內容和教育治理等方面的深度變革創(chuàng)新,促進教育全要素、全業(yè)務、全領域和全流程的數字化轉型,使教育更加開放、共享、交互、協作、泛在,推動智慧教育新生態(tài)的形成和發(fā)展。
(作者單位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
《中國教育報》2023年04月06日第9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pdsfzw.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