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來華留學教育成就矚目,來華留學生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學生結構不斷優(yōu)化。當前,我國來華留學教育正面臨從規(guī)模發(fā)展到質量提升的重要轉折。在留學生的培養(yǎng)管理過程中,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成為廣大來華留學工作者高度關注的時代課題。已成功舉辦10屆的安徽省外國留學生“徽山·徽水·徽文化”修學活動是安徽省留學生教育的品牌活動。該活動是對以地域文化為核心的來華留學生文化體驗活動體系建設的有益探索和實踐。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活動不僅拓展了留學生文化教育的形式和內涵,也為校際交流搭建了平臺。本文從該活動的文化內涵、組織機制、內容形式、工作交流、社會影響等幾個方面探討來華留學生文化體驗活動實踐經(jīng)驗,以期為來華留學生文化體驗活動體系建設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地域文化;來華留學生;文化體驗活動;徽文化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我國正逐步實現(xiàn)從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的轉變。與此同時,我國教育對外開放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從2010年9月的《留學中國計劃》到2018年9月的《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guī)范(試行)》,再到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正式出臺,來華留學教育體制逐步完善,發(fā)展目標進一步明確。這也標志著我國來華留學教育從規(guī)模發(fā)展到質量提升的重要轉折。
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xiàn)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如何在來華留學生培養(yǎng)過程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成為廣大來華留學工作者高度關注的課題,相關院校也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嘗試。本文以安徽省外國留學生“徽山·徽水·徽文化”修學活動為例,總結該活動從文化內涵、組織機制、內容形式、工作交流、社會影響等幾個方面探索來華留學生文化體驗活動的實踐經(jīng)驗。在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外國留學生教育管理學會的精心打造下,該活動在組織上精益求精,內容上日臻完善,覆蓋面越來越廣,影響力不斷擴大,已成為安徽省留學生教育的品牌活動。該活動的成功經(jīng)驗對來華留學生文化活動體系建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留學生文化體驗活動的意義
1.增強文化交流互動,延伸留學生教育內涵
教育的基本職能之一是傳播文化,留學生教育作為教育開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跨文化交流的作用不言而喻。文化教育應貫穿留學生培養(yǎng)全過程,只有讓留學生了解、理解中國文化,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的高質量留學人才。教育部發(fā)布的《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guī)范(試行)》在培養(yǎng)目標中明確提出,來華留學生應當熟悉中國歷史、地理、社會、經(jīng)濟等中國國情和文化基本知識,了解中國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理解中國社會主流價值觀和公共道德觀念,形成良好的法治觀念和道德意識。明確將中文和中國概況課作為在華接受學歷教育的國際學生的必修課,要求教學單位“系統(tǒng)、全面、客觀地介紹中國地理、歷史政治、經(jīng)濟、文化、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知識”。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活動讓留學生有機會走出校園,感受中國文化,融入中國社會。通過與中國社會的互動以及對中國文化的體驗,留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傳承5000多年的輝煌中國文化的魅力。這種文化的認同感在更深層面上拓展了留學生教育的內涵,讓中國文化的影響潛移默化、深遠持久。
2.打造多樣化第二課堂,豐富文化教育形式
文化體驗活動具有很強的設計感和包容性,可以作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活動以外的有益補充,在課本之外為留學生提供直觀、浸入式的文化體驗。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文化體驗活動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以靈活、系統(tǒng)、深度的呈現(xiàn)方式將抽象的文化概念和符號具化為觸手可及的文化現(xiàn)象和文化行為,在鞏固學生書本知識的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盡管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教學形式和教學資源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可以實現(xiàn)豐富多樣的呈現(xiàn)方式,但切身感受和體驗的文化活動帶給學生視覺和感官的沖擊效果仍不可小覷。精心安排組織的文化體驗活動能通過活動前、中、后期的巧妙銜接達到更好的實際教學效果。
3.植根地域文化特色,服務區(qū)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
中國文化作為世界上唯一延續(xù)至今的古老文化,絢爛多姿,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又孕育著特色鮮明、風格迥異的地域文化。當然,地域文化的相互包容、滲透也恰恰是中國文化不斷創(chuàng)新前進的動力。開展植根于當?shù)氐赜蛭幕牧魧W生體驗活動,對于當?shù)匚幕男麄髯饔眯Ч@著。留學生群體參與的文化體驗活動本身就是對當?shù)乜缥幕涣鞯耐苿?,有利于當?shù)貒H化水平的提升;活動的開展和人員的流動也為當?shù)貛砹饲袑嵉慕?jīng)濟價值和積極的社會效益。
4.提高學生留學體驗,培養(yǎng)留學生跨文化適應性
對于留學生來說,留學教育不僅意味著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獲得,留學期間的生活和學習經(jīng)歷本身也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并產生深遠影響。筆者在與留學生的溝通交流中發(fā)現(xiàn),很大一部分學生對于學校的文化體驗活動安排非常關注,認為這些活動可以在加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同時,縮短學生身處異域文化的心理適應期,從心理上提高留學體驗?!秮砣A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guī)范(試行)》提出應培養(yǎng)外國留學生跨文化和全球勝任力,要求“來華留學生應當具備包容、認知和適應文化多樣性的意識、知識、態(tài)度和技能,能夠在不同民族、社會和國家之間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團結中發(fā)揮作用”。文化體驗活動可以讓外國留學生比較順利地應對跨文化交際沖突。留學生可以通過適當?shù)奈幕w驗更快地感受和認知全新的文化圈,有效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徽山·徽水·徽文化”修學活動概況
安徽省外國留學生“徽山·徽水·徽文化”修學活動是由安徽省教育廳和安徽省外國留學生教育管理學會(原安徽省留學生教育工作委員會)于2009年發(fā)起主辦的以徽文化為主題的綜合性外國留學生文化體驗活動,其出發(fā)點是為了發(fā)揮安徽的歷史文化資源優(yōu)勢,為在皖外國留學生提供學習體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平臺,讓他們從多角度體驗安徽、認識安徽、了解安徽,進而熱愛安徽。
該活動已納入安徽省外國留學生教育管理學會年度常規(guī)工作日程,形成常態(tài)化機制?;顒釉瓌t上每年舉辦一次,每次學生規(guī)模120人-150人左右,通常由學會理事會會議提前確定當年活動地點、形式、經(jīng)費等具體內容。活動的組織由學會全面指導,一般由活動所在地高?;蚶硎聲挝怀蓡T高校具體承辦。參加活動的高校按照在校生規(guī)模確定參加活動學生和領隊老師名額分配,活動全程由各高校領隊老師具體負責組織本校外國留學生參加各項活動。
截至目前,該活動已成功舉辦10屆,參加活動的外國留學生總數(shù)已達2000余名;參加活動的留學生國別達到70多個;參加院校已經(jīng)從開始時的7所增加至11所;活動的地點也從徽州地區(qū)擴展到蕪湖、宣城、銅陵、池州等安徽各地。歷經(jīng)10年,該活動已成為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來華留學生文化體驗活動品牌。
修學活動中留學生參觀新安江畔徽州古跡
三、來華留學生文化活動體系建設的思考
1.堅定文化自信,提煉留學生活動文化內涵
安徽省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其中徽文化是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區(qū)域文化,其內容廣博、深邃。學術界對徽文化的研究更形成了一門相對獨立的地方學——徽學,被譽為并列于敦煌學和藏學的中國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顯學之一。除此之外,安徽省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比較集中,坐擁多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世界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等優(yōu)質自然資源。這些都為安徽省留學生文化修學活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和文化條件。
“徽山·徽水·徽文化”修學活動的主題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活動的設計緊緊圍繞“徽”字展開,以“山”“水”為載體,精髓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內涵。10年的活動實踐證明,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只有堅定文化自信,將文化內涵貫穿于留學生活動的方方面面,才能讓留學生真切地體驗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從中國智慧中汲取營養(yǎng),實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chuàng)新成果傳播出去”。
2.建立長效機制,活動組織精益求精
安徽省外國留學生教育管理學會秉持積極搭建平臺、加強溝通交流、樹立服務意識、準確定位、推動全省來華留學工作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宗旨,高度重視“徽山·徽水·徽文化”修學活動的開展,建立健全活動的長效機制,將其納入到每年學會的重點工作日程中。在前期的活動準備中,學會通過廣泛調研征求相關單位意見,確定承辦高校,根據(jù)實地考察結果確定活動主要內容。在具體的活動方案設計上,力求以生為本,落實到人;注重防范風險,確保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銜接順暢;做好突發(fā)事件預案,有備無患。前期大量的準備工作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效的機制保障。
3.豐富活動內容,提高留學生參與度
安徽省徽文化修學活動的內容不斷豐富,形式日趨多樣,在保留特色的基礎上一直不斷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留學生的參與度不斷提高?;顒又鬓k方積極加強對外交流和溝通,通過留學生文化體驗基地建設、參與地方特色文化活動等措施,牽手地方有關文化旅游部門,實現(xiàn)了提高活動層次和推廣省內旅游文化資源的“雙贏”?;顒觾热莘矫?,修學活動在形式上追求創(chuàng)新,切實發(fā)揮好修學活動第二課堂的作用,在寓教于樂中讓留學生從一個被動的接受者成為主動的參與者。歷年來,修學活動中的安徽省外國留學生聯(lián)誼會、“中華情”才藝比賽、黃山國際登山大會、大型實景文化演出“徽韻”、茶文化博物館等活動都在留學生中產生了較大反響,達到甚至超過了活動的預期效果。
4.牽手兄弟院校,搭建留學生教育交流平臺
安徽省徽文化修學活動在為留學生和留管老師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的同時,也促進了安徽高校之間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安徽省留學生教育整體質量的提升。參加活動的各高校外國留學生有機會和其他高校的留學生交流分享在皖學習生活體驗。對于各校的留管人員來說,徽文化修學活動同樣為他們搭建了很好的學習交流平臺。該活動基本涵蓋了安徽省所有從事留學生教育的高校,各校留管人員可以在活動期間通過各種形式交流留學生工作經(jīng)驗,在比較和討論中不斷提高留學生管理水平,形成了良好的“傳幫帶”效應。此外,活動突破了地域限制,積極探索與省外高校的溝通和交流。2013年,來自江浙滬皖四地20多所高校的留學生齊聚黃山,共同參加了第五屆“徽山·徽水·徽文化”修學活動,成為跨省跨校留學生活動組織的優(yōu)秀范例,在全國范圍內產生了較大影響。
5.擴大活動影響,展示新時代留學生教育成果
10年來,參加活動的高校越來越多,參加活動的外國留學生越來越多樣化,活動主辦方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將活動地點從徽州地區(qū)擴展到安徽各地,在展示歷久彌新的徽文化的同時,帶領留學生走進社區(qū)、走進企業(yè),也走進了古老的徽文化催生出的新時代安徽精神,充分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安徽的發(fā)展成果?;顒邮艿搅藝液偷胤礁骷壝襟w的普遍關注,在不斷擴大活動影響力的同時也展示了安徽省新時代留學生教育成果。
隨著全球教育國際化的不斷深入,我國教育開放程度也在不斷提高,留學生教育的發(fā)展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留學生活動作為留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豐富學生生活、拓展學生第二課堂、提供文化體驗、開拓學生視野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安徽省留學生教育的品牌活動,徽文化修學活動見證了安徽省留學生教育的發(fā)展歷程。我們應該在外國留學生文化體驗活動體系建設中繼續(xù)堅持以文化為導向,不斷提升活動文化內涵,提高活動組織水平,豐富活動內容,擴大活動影響,真正讓中華文化之花開遍世界。(作者 李義成就職于安徽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本文系安徽省外國留學生教育管理學會研究課題“后疫情時代來華留學教育發(fā)展路徑研究——基于中加比較的視角”[課題編號:2022ahlgY01]、安徽大學2022年度校級質量工程項目“后疫情時代留學生招生培養(yǎng)工作的現(xiàn)實困境和優(yōu)化路徑——以安徽大學為例”[項目編號:2022xjjbgs018]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蔡明均,劉洋.關于高校來華留學生文化活動的思考[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14):122-124.
[2]韓沁穎,鄭旭,顏賢斌.在京留學生中國文化體驗活動現(xiàn)狀分析——以北京學院路地區(qū)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2016(07):34-35.
[3]石鳳.東盟來桂留學生地域文化體驗活動的效能調查研究[J].高教論壇,2020(08):107-11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留學中國計劃》的通知[EB/OL].(2010-09-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moe_850/201009/t20100921_108815.html.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guī)范(試行)》的通知[EB/OL].(2018-10-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moe_850/201810/t20181012_351302.html.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年來華留學統(tǒng)計[EB/OL].(2019-04-12).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等八部門全面部署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EB/OL].(2020-06-18).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006/t20200617_466544.html.
來源:《神州學人》(2023年第4期)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pdsfzw.cn All Rights Reserved.